技术论坛 RFID知识 English 中文
> 世界物联网
> 中国物联网

“无处不在”与“智慧地球” 揭秘物联网

发布时间:2010-3-22 浏览次数:1034
 如此“无处不在”的物联网络,可以被广泛的应用在国防军事、生产控制、环境监测、城市管理、交通物流、教育医疗、公共安全、家居生活等领域,拥有巨大的应用价值。

  物联网最早于1999年在美国召开的移动计算机和网络国际会议上提出,即把所有物品通过射频识别等信息传感设备与互联网连接起来,实现智能化识别和管理。

  2005年国际电信联盟(ITU)在突尼斯举行的信息社会世界峰会(WSIS)上正式确定了“物联网”的概念,提出“无所不在的“物联网”通信时代即将来临,即各种信息传感设备,包括射频识别(RFID)装置、红外感应器、全球定位系统、激光扫描器等装置与互联网等接入网结合起来,让所有的物品都能够远程感知和控制,形成一个更加智慧的生产生活体系”。

  2009年年初国际IT巨头IBM提出“智慧的地球”新概念,认为“下一阶段的任务是把新一代信息技术充分运用在各行各业之中,具体地说,就是把感应器嵌入和装备到电网、铁路、桥梁、隧道、公路、建筑、供水系统、大坝、油气管道等各种物体中,并且被普遍连接,形成物联网”。

  如此“无处不在”的物联网络,可以被广泛的应用在国防军事、生产控制、环境监测、城市管理、交通物流、教育医疗、公共安全、家居生活等领域,拥有巨大的应用价值。美国研究机构Forrester预测,物联网所带来的产业链价值要比互联网大30倍,10年内物联网就可能大规模普及。世界着名咨询机构IDATE提供的报告显示,2006年全球范围内物联网市场容量200亿欧元,2010年将达2200亿欧元,年复合增长率为49%。

  世界发达国家和地区对物联网发展十分重视。IBM提出“智慧地球”后,奥巴马总统立即响应并付诸行动,将“物联网”和“新能源”列为振兴美国经济的两大武器,并宣布将投80亿美元启动“智能电网”建设;日本2009年7月正式推出“i-japan(智慧日本)战略2015”,旨在通过数字化技术与其他产业的融合,提升国民生活的便利性,激发区域与产业新的活力; 2009年9月韩国政府发布了《IT韩国未来战略》,决定在今后5年投资189亿韩元(约为1万亿人民币,其中政府投资占7%左右)发展信息技术核心战略产业,通过RFID(射频识别)及传感网等技术的应用,促进信息技术与其他产业的融合,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新的动力。英、法、德和独联体等国也都把物联网列为国家重点开发关键技术。

  2008年12月台湾地区行政院经建会通过的《新世纪第三期“国家”建设计划(2009-2012年)》中把《智慧台湾》作为“国家”发展政策主轴的重点。台湾经济部专门制定了《i-236智慧生活科技运用计划》,即“以智慧小镇(i-Smart Town)和智慧经贸园区(i-Park)2个推动主轴,在构建次世代宽频网络、数字电视网络、感知网络3网整合的开放环境下,引进国内外关键企业共同合作推动“安全防灾”、“医疗照护”、“节能永续”、“智慧便捷”、“舒适便利”、“农业休闲”等6大领域智慧生活科技创新应用的服务示范,以提高服务、产品的成功率,并扩大推动以构建新兴产业”。

  我国对物联网发展高度重视,早在1999年国家就启动了物联网核心传感网技术研究。2009年8月温家宝总理考察无锡传感研究所,并在11月向科技界发表《让科技引领中国可持续发展》的讲话中,首次明确将物联网列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,提出要使信息网络产业成为推动产业升级、迈向信息社会的“发动机”。

  此后,国家各部委纷纷出台相关措施。工信部成立了传感器网络标准工作组,力争主导制定传感网国际标准。并优先选择重点工业领域、基础设施、环保监测、公共安全、工业控制、医疗卫生等领域作为物联网应用示范行业。发改委提出努力实施6大举措促进物联网发展。

  与之相对应的是,各运营商也正“高调”参与物联网技术推进工作。由无锡物联网产业研究院、中国移动、中国联通、中国电信、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所、中科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、大唐电信、华为、中兴通讯、清华大学、上海机场集团等发起的物联网产业联盟也已成立。江苏、北京、重庆、上海、浙江、广东等省市已经纷纷出台加快物联网发展的举措。

  如此,大规模的全球呼应,也意味着闽商的优势产业,或迎来一个规模化的新选择。

  我国对物联网发展高度重视,早在1999年国家就启动了物联网核心传感网技术研究。与之相对应的是,各运营商也正“高调”参与物联网技术推进工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