技术论坛 RFID知识 English 中文
> 媒体转载

相关部门和金融机构开始向公民签发eID(公民网络电子身份标识)

发布时间:2016-9-7 浏览次数:511
 近几年,个人信息泄露事件频频发生,国家相关部门也在积极出台应对措施。比如,公安部第三研究所就研发了独立于公民身份信息系统之外的“公安部公民网络身份识别系统”,并通过了国家密码管理局的安全审查,相关部门和金融机构开始向公民签发eID(公民网络电子身份标识)。此举的用意在于推广公民的虚拟身份,避免公民个人信息泄露。目前,eID技术的应用试点已经广泛开展,eID的一些优势也在逐步体现。然而,要想大规模普及这门技术,道路还很漫长。
  网络实名与隐私的对立
  在现实社会中,一人对应一个专属的身份信息,这是全世界的通用做法,政府管理和公共服务的基础都是身份。在我国,早期是以户籍制度进行人口管理。改革开放之后,人口流动规模的加剧,“户口本”已经难以管理和服务于人口的流动。1984年,我国依托公安的户籍管理体系发行了居民身份证。作为一级证件,公民在定契约、购房购车、就业、申领社会保障、登记结婚、银行开户、机场登记、入住酒店等各种场合都需要身份证,申领出国护照、驾驶执照等二级证件时也离不开身份证。没有身份证,个人在现实社会几乎寸步难行,而对于整个社会活动的运行、管理,也难以想象。